您所在位置:

新闻动态每日新闻 消防公司-集中反诈案例学习,每个人都是企业财产安全“守门员”

消防公司-集中反诈案例学习,每个人都是企业财产安全“守门员”

发布时间:2025-04-17浏览次数:304

几分钟就诈骗370万!这不是电影情节,而是真实发生的案件。

冒充熟人作案,AI换脸克隆声音,假冒公职人员恐吓诈骗......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从工作、生活多方面精准围猎受害者,当眼见不能为真,耳听不能为实,我们该如何维护企业、自身的财产安全?

本周,集团组织了一次集中反诈学习,以官方媒体的真实案例作为学习的重点,拆分电诈份子的围猎步骤,以此提高警惕。



01冒充领导让财务打款

案例一中,是被警方及时拦截的370万巨款。骗子冒充受害财务的领导照片、姓名、社交平台号让财务对某账号进行打款,出于对“领导”信任,受害人大多未进行身份核实便信以为真,进行打款。


讲座中提到,在日常工作中,细致防范不仅是对企业和个人财产的保护,更是对客户信息、财产的防护,健全的财务机制,四方监督各司其职的流程,能最大程度保护我们客户的财产安全。防范此类案件,不仅要个人提高警惕,更是对财务流程的考验。所以反诈学习讲座我们不仅对员工天天讲,更要对分公司、客户讲,流程的联合缺了哪一方都不行。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,也是对所有分公司、客户负责。


02以假乱真的AI诈骗

上传一张静态照片,即可生成动态视频;只需几秒语音,就能克隆声音……在案例二中,某公司负责人的好友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,称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,需430万元保证金,想借用受害者公司的资金走账。基于对好友的信任,加上已视频聊天“核实”了身份,受害者在10分钟内,先后分两笔把430万元转到了对方的银行账户上。事后,受害者拨打好友电话才得知被骗。


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,虚构的“真实”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,现在的骗术不再是老生常谈,而是充斥着各种我们可能不太了解的领域,我们需要不断学习,时刻警惕,将受骗的几率降到最低。

所以在日常中,集团的财务总会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向客户确认,也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实战辨别,多说一点,多做一点,让风险小一点,让事故少一点。


03仿冒发票链接诈骗

以为劣质、低像素的才是仿冒链接?实际上,现在的虚假、仿冒链接做得真假难辨。在案例三中,某公司财务柯会计收到一封电子发票,点击链接进行下载打开后发现是一张与该公司无关的发票,以为是发错了邮箱的柯会计没当回事。两天后,该公司财务柯会计突然被“老板”拉进一个微信群,“老板”在询问公司账面情况后,多次要求财务转账,财务发现不对随即拨打老板电话核实,方知被骗。


骗子通过病毒获取电脑后台权限,潜伏“观察”转账及内部交流情况之后,找准时机伪装成公司老板微信。在办公过程中,集团反复强调,不点击、不下载、不转发陌生链接或可疑文件,严防木马病毒感染,并且每周由后勤检查全公司电脑杀毒、清理情况。


集团将继续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,确保转账汇款之前履行核实程序。也提醒各位客户,在建小群、聊汇款时,必须当面或电话联系对方核实情况。


04多学 多看 多方核实

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骗局,我们需要做的是多学、多看、多方核实,日常生活中要提升对人脸、声纹等个人生物数据的保护意识。在集中学习后,全体员工进行了反思总结,确保此次学习内容传达到位,时刻敲响心中的警钟。


安全提示!!

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,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及企业财务安全?保持警惕:如果视频内容看起来不太正常,比如语气、表情与平时不符,或者请求借钱的理由不够合理,一定要提高警惕。多渠道核实:在做出任何财务决策之前,务必通过其他方式核实信息。例如,可以通过电话或其他社交平台联系对方,确认情况的真实性。关注细节:AI换脸技术虽然很先进,但仍然存在一些瑕疵。观察视频中的细节,比如光影变化、声音不匹配等,往往能帮助你识别出假视频。提高安全意识:定期更新社交媒体的隐私设置,尽量减少个人信息的公开程度,避免不法分子获取你的照片和视频。